首页 资讯 正文

泉州跻身全国港口经济第一梯队 港口经济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

体育正文 3 0

泉州跻身全国港口经济第一梯队 港口经济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

泉州跻身全国港口经济第一梯队 港口经济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

泉州网7月4日讯(融媒体记者(jìzhě) 吴丽娇 通讯员 林泳坤)近日(jìnrì),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泉州港口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与上海(shànghǎi)、深圳、广州(guǎngzhōu)、宁波等城市共同位列全国第一梯队。

这一历史性突破,标志着泉州这座(zhèzuò)千年海港城市跃升为“现代港口(gǎngkǒu)经济强市”。泉州市(quánzhōushì)是如何实现这一跨越式发展的?记者与泉州市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挥部深入对话,解码港口高质量发展的密钥。

实现历史性跨越 从区域港口到(dào)全国第一梯队

从《报告》分析数据看,泉州的港口经济在(zài)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等(děng)产业增长(zēngzhǎng)较快、表现亮眼。

《报告(bàogào)》显示,泉州港口(gǎngkǒu)经济增加值大于2000亿元,其在GDP中的占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3.6%。这一(zhèyī)成绩的取得,使泉州继上海、深圳等城市之后,成为全国港口经济“2000亿俱乐部”的新成员,从区域港口跃升为港产(gǎngchǎn)融合的全国第一梯队。

港口经济增加值大于(dàyú)2000亿元背后的推动力,有着泉州(quánzhōu)(quánzhōu)坚持不懈的实践。今年以来,泉州围绕“基础设施提升、产业集聚发展、外贸航线网络拓展、政策和招商协同”等主线,推动港口能级跃升。

项目(xiàngmù)建设方面,2025年1—5月完成港航投资9.4亿元(yìyuán),其中码头航道项目完成投资6.1亿元,超序时进度6个百分点。正在大力开发建设的围头湾石井(shíjǐng)作业区今年计划开工1个项目,完成3个项目主体建设,泉州湾、湄洲湾各有一个重点项目争取年底(niándǐ)开工。

港口经济方面(fāngmiàn),今年1—5月共完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tūntǔliàng)(tūntǔliàng)81.11万标箱,比增2.26%,其中外贸(wàimào)集装箱吞吐量6.56万标箱,同比增长13.82%,外贸集装箱增速自2024年以来一直保持全省首位。

基础设施提升 推进19个重点码头航道项目(xiàngmù)

近年来(jìnniánlái),泉州的港口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

今年5月,石湖作业区(zuòyèqū)4—6号泊位对外启用,标志着泉州港首批2个10万吨级集装箱(jízhuāngxiāng)专用泊位正式对外开放,迈入(màirù)年吞吐能力(tūntǔnénglì)超300万标箱的大型外贸集装箱港口行列,为开通更多外贸航线、出口更多货物提供了良好硬件。

市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nián)6月(yuè)编制并印发(yìnfā)实施的《港口基础设施提升三年(sānnián)行动》,可称之为基础设施短板的“破题”行动——计划用(yòng)三年时间推进19个重点码头航道项目,首批已经启动15个项目,总投资近90亿元,这些项目投用后可新增年吞吐能力超3000万吨。

9个生产性(shēngchǎnxìng)泊位和航道(hángdào)工程建设(jiànshè),以及7个项目前期正在有序推进。其中,从具体项目看,石井航道二期年内(niánnèi)可完成(wánchéng)主航道交工验收;锦尚作业区6号泊位将是泉州港又一个10万吨级泊位,计划年底前开工建设;石湖(shíhú)作业区7—9号将建设泉州港首批20万吨级泊位,正在加快前期,争取列入上级规划;肖厝作业区5—6号泊位码头水工(shuǐgōng)主体正在收尾,后方陆域形成工程施工完成87%;湄洲湾30万吨级主航道优化工程获得立项批复,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产业集聚发展(fāzhǎn) 港口经济“多点开发”

港口与产业就像齿轮,咬合越紧转得越快。在泉州,港口与产业的深度融合(rónghé),是突破2000亿元的关键——目前已(yǐ)形成建材家居、物流服务、石化、装备制造、粮油加工等临港产业集群,泉州港已从单一(dānyī)运输节点转型为带动城市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这(zhè)背后,离不开泉州市对临港产业补链(bǔliàn)强链的助力。

石油煤炭及燃料业是泉州港口经济的支柱产业(zhīzhùchǎnyè)之一。2025年,肖厝港区实现红土镍矿进口、全自动接卸煤业务“零的突破”。斗尾港区首次外贸进口乙二醇、出口丙烯腈,进一步完善了泉州化工(huàgōng)原材料、新(xīn)材料供应链。全省首个央企(国家(guójiā)管网)与民企合作的管道互联互通(hùliánhùtōng)项目投产,打通了“港口—管道—公路(gōnglù)”联运通道,预计每年节省物流成本2000万元左右。

今年4月4日,肖厝港区首次实现直接进口小麦业务,标志着(zhe)泉州港正式(zhèngshì)迈入“综合性粮食进口枢纽”行列,填补泉州市直接进口小麦空白。“以前,每进口一批小麦都(dōu)需要中转运输,不仅运费成本高,运输时间也长。现在,泉州港能够直接进口小麦了,这对我们来说方便多了!”益海嘉里(jiālǐ)金龙鱼(jīnlóngyú)福建企业群相关负责人说。

外贸(wàimào)航线网络拓展 从“海丝起点”到“全球节点”

今年4月,历时半年多编制的《泉州市港口高质量发展(fāzhǎn)行动方案(2025—2027)》印发实施(shíshī),明确144项具体任务的细化清单,涵盖港口发展方方面面,对泉州市港口今后三年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导方向(fāngxiàng)。“措施(cuòshī)归根结底就是开航线、辟通道、拓货源、强(qiáng)服务,最终目的是更好满足(mǎnzú)产业出海需求。”泉州市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泉州港开通越南泰国航线,是(shì)泉州首条中途不停靠(tíngkào)、直达东南亚集装箱班轮航线。(融媒体记者陈小阳 范金林 摄)

近些年,泉州港内贸航线稳定加密运行,与国内各港的通达程度远高于周边港口,而外贸航线网络也在持续拓展,至今外贸航线连接(liánjiē)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17个城市(地区),实现(shíxiàn)了从(cóng)“海丝起点”到(dào)“全球节点(jiédiǎn)”的跃升。今年,泉州港先后开辟至东帝汶、巴西、越南(yuènán)、泰国和中国台湾等海运航线,其中至东帝汶航线为(wèi)国内第二条(dìèrtiáo)、我省第一条(dìyītiáo)通达该国的海运航线;越南泰国航线为泉州首条中途不停靠、直达东南亚的集装箱班轮航线。特别是(shì)东南亚方向的航线,泉州港优势比较明显,部分航线甚至为精品航线,例如今年开通的越南泰国航线,从泉州出发后就没有挂靠其他港口,直达东南亚。除了直达航线外,通过内贸航线,以及与厦门、洋浦等港口的外贸内支线,借助港口间的航线合作(hézuò),实现与全球各地紧密相连。

政策和招商协同 “新三样”出海实现(shíxiàn)零的突破

港(gǎng)口经济有了新增长点。3月,光伏产品首航;5月,上汽宁德工厂(gōngchǎng)的新能源汽车组件及锂电池(lǐdiànchí)出海;6月,比亚迪(抚州)新能源汽车组件经海铁联运至(zhì)泉州港出口,初期年新能源汽车组件可达5000标箱以上(yǐshàng)……今年,泉州港“新三样”(光伏、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出口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成功跻身“新三样”出口港行列。

“借助新能源(xīnnéngyuán)(xīnnéngyuán)汽车出海,我们打通了新的物流通道,推动(tuīdòng)泉州港货源腹地(fùdì)进一步纵深。”泉州市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biǎoshì),6月(yuè)22日,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首次从泉州港出海,标志着“抚州—泉州”海铁联运通道打通,福建和江西(jiāngxī)之间新增了一条物流大通道。5月初(yuèchū),上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经由“水水中转”到泉州港出海,同样是泉州港与其他港口合作开辟海上新通道的探索。“目前,这两个通道都将稳定运行,近两个月,新能源汽车产品经由泉州港出海已经超过300标箱。”

港口是“硬核”优势。现代化的泉州(quánzhōu)港传承“东方第一大港”的厚重底蕴,在新时代商贸(shāngmào)发展(fāzhǎn)浪潮中,将继续发挥枢纽功能。《泉州市港口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提出,未来,泉州将逐步打造以港口为龙头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tǐxì)、港航贸一体化产业链生态圈、港产城高质量互动融合新典范,将继续提升港口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nénglì),特色、优势集装箱航线稳定增长,与港后方的纺织鞋服—石油化工等(děng)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实现高效(gāoxiào)联动发展。

泉州跻身全国港口经济第一梯队 港口经济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