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河北省高技能领军人才一线风采|钢筋工捧回鲁班奖

体育正文 205 0

河北省高技能领军人才一线风采|钢筋工捧回鲁班奖

河北省高技能领军人才一线风采|钢筋工捧回鲁班奖

——河北省高技能领军人才一线(yīxiàn)风采(二) 6月19日,在沧州市通泰园项目现场,白晓军(右)为工人讲解(jiǎngjiě)钢筋绑扎注意事项。 河北日报(rìbào)记者 王雅楠摄 从(cóng)初出茅庐的(de)学徒工,到捧起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róngyù)鲁班奖;从普通钢筋工,到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大元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筑安装总公司总工程师白晓军,30年如一日践行工匠精神,始终秉承干一行(yīxíng)、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初心。 6月19日(rì),在沧州市通泰园项目现场,记者见到了正在指导施工的(de)白晓军。他手持(shǒuchí)卷尺,不时俯身测量钢筋间距,并向工人示范标准绑扎手法。 1995年,白晓军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坐办公室,而是走进工地,成为(chéngwéi)大元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钢筋(gāngjīn)工。他从学徒工做起,白天跟着师傅绑扎钢筋,晚上研究图纸、琢磨(zuómó)工艺,跟钢筋较上了劲。 从(cóng)识图下料到对钢筋进行调直、切断、成(chéng)型、安装,短短两年,白晓军便对相关的原理和操作技巧熟稔于心。“钢筋小白”成了技术能手,白晓军当上了钢筋班(bān)班长。 钢筋绑扎是建筑施工中(zhōng)的重要环节,它(tā)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固性和安全性。白晓军说:“和钢筋打交道并不容易,钢筋工的操作水平与工程质量紧密相关。我时常想,怎么(zěnme)才能让钢筋工干得更省力、精准,建筑工程质量更高(gènggāo)?”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精确控制(kòngzhì)钢筋间距至关重要。传统钢筋间距标记,至少需要两人(liǎngrén)配合(pèihé),一人负责拉尺读数,一人负责标记。这种重复性劳动强度大、速度慢(sùdùmàn),读数误差或者标记偏移很容易导致间距偏差。 “能不能(bùnéng)让机器来干这个活儿?”这个念头在白晓军心中(xīnzhōng)扎了根。于是,他带领同事外出学习,查看资料,反复实验,设计出一款实用的智能钢筋间距(jiānjù)打点器。 “这种(zhèzhǒng)打点器(qì)由手持杆和滚筒(gǔntǒng)构成,装有智能系统,只要预设好间距值,机器便(biàn)可以自动、精准地进行打点或者划线,几乎没有误差,一人即可轻松操作。”白晓军介绍,有了智能钢筋间距打点器,工作效率提升了80%,人工费用降低了50%。 在建筑(jiànzhù)一线,白晓军勇于探索建筑领域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他研发的一种可移动圆箍筋(jīn)制作(zhìzuò)装置(zhuāngzhì)在灌注桩箍筋制作中得到应用,这种装置可以对灌注桩箍筋一次性作业,让桩箍筋加工实现“零废料”。 从(cóng)钢筋工学徒到(dào)钢筋班班长,再到技术员、总工程师,白晓军始终没有停下技术创新(chuàngxīn)的步伐。白晓军拥有自己的创新工作室,他带领团队在钢筋质量控制、深基坑支护、复杂钢结构安装等领域已取得(qǔde)1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 职业生涯中,让(ràng)白晓军最自豪的是河北工程(gōngchéng)大学图书馆项目。这座荣获2022—2023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的建筑,凝聚了(le)他和团队的智慧与汗水。 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造型独特,形似(xíngsì)“回”字,主楼与辅楼以连廊相接,施工过程困难重重。连廊重980吨,要完成连廊吊装,需要在地下室顶部(dǐngbù)的地面施工,但吊车吨位过重,会(huì)导致地下室顶部地面坍塌。白晓军说:“当时很多(hěnduō)同行认为,这(zhè)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白晓军带领团队请教行业泰斗,与高校专家研讨,经过(jīngguò)团队日夜(rìyè)攻关,提出大吨位吊车直接在外部(wàibù)吊装、地下室(dìxiàshì)上空设置架空层、制作吊车支脚异型(yìxíng)钢垫3种可行性方案。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推演后,他们发现前两种方案施工难度大、费用高,最终敲定了制作吊车支脚异型钢垫方案。 “我们(wǒmen)制作出20厘米厚的专用异型钢垫(diàn),垫在吊车支脚下方,将(jiāng)千钧之力巧妙分散,减小地面的压力(yālì)。”白晓军说,他们自主研发的地下室顶板临时支撑施工工法获评为河北省省级工法,并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河北工程(gōngchéng)大学图书馆(túshūguǎn)项目施工还有诸多(zhūduō)难点:图书馆门厅及天井上空设计有焊接球形网架,距地高度31.45米(mǐ),网架向南侧悬挑长度8米,无法采用常规吊装方案;消防能源设备安装、高精度的智能书架、自动化的物联网智慧管理系统等均需要采用创新技术进行施工。 白晓军带领团队持续攻关,将自主研发的大面积(dàmiànjī)高空网架结构铝格栅吊顶施工装置等多项专利成果大胆应用于项目建设(jiànshè)中。历时(lìshí)3年,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成功建成。 在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项目(xiàngmù)建设过程中,白晓军带领团队进行的各种创新有112项。其中,5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3项工法获评省级工法,2项自主创新技术获得河北省(héběishěng)科学技术进步奖(jìnbùjiǎng)。 一人行百步,不如百人行一步(yībù)。白晓军非常重视人才,通过“师徒(shītú)结对”“项目带教”等方式,培养出10名(míng)专业技术骨干,在多个重点工程中挑大梁。 “师傅肯吃苦,爱钻研,对我(wǒ)影响很深。”白晓军的徒弟(túdì)孙健强,也成立了自己的创新工作室,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30年匠心筑梦,白晓军用执着与创新在建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yīxìliè)成绩,包括1项鲁班奖、1项国家(guójiā)优质工程奖、22项省优工程奖等。同时,他个人也获得了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jìshī)、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tèshūjīntiē)专家。 “做建筑要有(yǒu)钢筋般的(de)铁骨,更要有混凝土般的韧性。我热爱这份职业。”如今,54岁的白晓军依然活跃在建设一线,坚持打造更多高质量(gāozhìliàng)的建筑产品。(河北日报记者 王雅楠 马朝丽)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liǎojiě)河北最新新闻。
河北省高技能领军人才一线风采|钢筋工捧回鲁班奖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